合成氨是我国传统行业,起步于上世纪30年代,行业整体发展较为成熟。由于合成氨的生产特性,行业耗能量较大。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《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(2022年)版》(以下简称《指南》)提出,到2025年,合成氨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15%,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。对于该目标,合成氨行业完成起来是否存在困难?未来合成氨行业节能降碳重点工作有哪些?绿氢制合成氨路线是否可行?带着诸多疑问,《中国石油和化工》杂志对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会长顾宗勤进行了专访。
中国石油和化工:顾会长,您好!请您介绍一下目前合成氨行业的产能布局,以及能耗基本情况。
顾宗勤:合成氨行业的布局可以按照其不同的生产原料而分为两大区域。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(以下简称“气头”)产能主要布局在天然气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,以及包括新疆附近区域在内的西北地区。以煤炭为原料的合成氨产能(以下简称“煤头”)则主要分布于山西、内蒙古、河南、山东等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的华北及毗邻地区。上述三大地区(西南、西北及华北)基本可以覆盖我国的合成氨生产能力。而在南方地区,如广东、广西、浙江等,基本上没有合成氨的产能布局。
合成氨行业未来还会继续围绕原料进行产能布局。因为原料是合成氨生产最为核心的要素。我们核查的数据显示,原料可占据合成氨生产成本的一半以上。尤其是煤头工艺,煤炭....